一、地理位置优势
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,距广州珠江新城CBD约4公里。西边紧靠宽60米的华南快速干线,南边有宽60米的广园东路,北靠广深高速公路,地铁三号线华师与五山站出站后可快速到达。其西、南面毗邻多间高等学府;东、北面为广州市政府计划投资700亿元兴建的占地22.5平方公里的“广州科学城”、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、世界大观、航天奇观等高新科技园及体育旅游圣地。南面汇景路通过两段高架路接通60米宽的城市干线广园东路,西边接通华南快速干线辅道,出行十分方便,可快速到达市内的火车站、机场、天河高尚办公区等地点;同时能快速连接东莞、深圳、香港、中山、珠海、澳门等地,商务往来极为方便,其位置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。
二、科技人才优势
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现设水稻、果树、蔬菜、作物、植物保护、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、设施农业、动物科学(水产)、蚕业与农产品加工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动物卫生、农业经济与信息、茶叶、环境园艺研究所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共15个科研机构,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现有在编职工1179人,高级职称专家653人、博士以上学历684人,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3人、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、国家神农英才计划人才9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9人,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23人。建有农产品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、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(广州)、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(广州)、国家荔枝香蕉种质资源圃(广州)、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、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、国家农业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(广东)、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、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南方花生中心、国家香蕉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、国家南方花生原原种扩繁基地、国家南方甜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、国家土壤质量广州观测实验站和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1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省部级科研平台93个,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6.3万余份。
三、科研成果优势
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茅,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。
“十三五”以来,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619项,其中主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、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;获通过审定(登记/评定/认定/鉴定)品种1472个,获植物新品种权429个,获授权专利1986件,发表SCI收录论文2989篇。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全省占比分别达到61.93%和71.69%。
四、服务网络优势
近年来,围绕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,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着力拓展农业科技服务,省农科院在全省100 多个县市(区)建立了试验、示范、服务基地(基点)483 个,已与佛山、河源、梅州、韶关、湛江、茂名、清远、江门、惠州、汕尾、东源等地政府共建17个农科院分院(现代农业促进中心),同时还建立100个专家工作站及一批特色研究机构、企业研发机构,建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农业生态区域的院地协同农业科技服务网络,形成“共建平台、下沉人才、协同创新、全链服务”院地合作模式;构建“需求导向、资源共享、联合研发、强企兴业”的院企合作模式。
五、科技信息优势
高校、科研机构等科创能力高、潜力大,其成果对经济的拉动不可小觑。但据调查,仍有一批科技成果待字闺中,它们看不到市场,找不到承接企业,无法利用资本、平台等多种手段迅速投入应用,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依然突出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服务农业产业发展,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。近年来,省农科院采取搭建平台、成果转让、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,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,强化科技成果转化,致力于解决广东农业的科技难题,占领广东农业科技高地,为加快建设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。目前全省700 多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有500 多家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,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企业和省农科院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,大大缩短了企业和省农科院的距离,方便了企业和省农科院的合作、沟通和交流。
六、科技条件优势
1. 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大楼1-3 层裙楼的1.2 万平方米作为广东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总部场地,按规定程序办理使用手续,根据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要求进行升级改造,打造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、物业管理、商业服务、信息咨询、企业管理、人员培训和融资服务等功能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。利用金山大厦、G3栋部分面积作为企业加速器载体,吸收更多农业科技企业入驻集聚,打造“华南农业创新硅谷”。
2. 创新大楼塔楼部分为各专业实验室,还有大丰、白云基地的高标准试验田和实验车间,是本转化平台的重要配套条件,为农业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提供有利条件。
3. 除此之外,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金颖大厦、金星大厦以及其它试验示范基地可作为后续发展场地,可根据需要陆续投入基地使用。强强联合,协同发展,进一步积聚创新创业资源,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,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培育创新创业企业。